2018年底基本完成了影音室搭建,心想着折腾完了,该好好看看电影了。哪料到19年底,忽然收到楼下的投诉,后续又有两次报警上门处理!原来是楼下来了个租客,他是个在家办公的主,小哥大量的时间就在我影音室的楼下房间,心理阴影就此埋下,影片中敲门的声音都能吓出一身汗。

https://www.hdav.com.cn/play-hometheater/4430.html

  玩过影院的都知道,没有声压就等于啥都没有了,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都没心情看了,每天想着怎么解决这个扰民问题。直到某一天偶然看到楼下有人装修,就想着做个浮筑地板吧,做完后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无法完全隔音。2020年5月,终于按捺不住,决定整体拆除,重新做六面弹性减力墙,主要想试试弹性减力墙的声学特性,至于隔音就隔多少是多少吧。 转自laowoniu.com

  为保证效果可控,采用边施工边做测试的策略,用REW测试每一道工序完成后对房间声学特性所造成的影响,控制声学变化情况,避免大的纰漏和失误。这个做法需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有一个独立的设备间,在施工开始之时便准备好基本的系统,测试时只要把主箱和炮搬进去接好就可以测试,如果没有设备间基本是不可能的完成的,这样做也就不用担心全部装完后,开声跟查成绩一样。二是需要有充裕的时间来不厌其烦的测试,如果不是自己干,请工人做估计没有可行性,工期会很长代价也太大,因为测试太频繁,只能利用业余时间调整。

https://www.hdav.com.cn/play-hometheater/4430.html

  为什么要全程DIY?我相信弹性墙结构需要非常严格的施工才能保证效果,因此我将声学结构当成音响设备的一部分。我打入每一个螺钉,我控制每个螺钉的松紧程度,和墙体之间产生了紧密的联系,增加或减少每一片吸音棉,都在理性测试和感性听感之间形成深刻的体会。虽然过程艰辛,但最后得到了正向的效果,解决了隔音,消除了共振得到更好的低频,对于每一步的变化都知道原因,对结构和材料的特性有了更多的理解。

微信号:860275582

  本帖所有图片和文字均为原创,所有做法都是研究相关资料和学习之后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的操作策略,从DIY的角度综合考虑造价和施工可行性和方便性而做出的解决方案,不拘泥于所谓的标准做法,以日记的方式看图说话,仅供参考,如有谬误,欢迎指正。在这里也一并感谢所有无私分享的大烧小烧们。 微信号:860275582

  

www.hdav.com.cn

1.jpg

  hdav.com.cn

   hdav.com.cn

2.jpg

 

  

3.jpg

 

  

4.jpg

 

  

5.jpg

 

  二、改造构想

  1.回顾反思。2018年第一版影音室,以低频陷阱、吸音模块和扩散为主来调节声音,虽然已经做了很多措施,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一是隔音不足,马路边的车行噪音和楼下树林的鸟鸣噪音影响很大。二是对于极低频处理基本上无能为力。

  2.改造构想。2020年第二版影音室有如下改变。一是将隔壁的房间让出来作为设备间,将投影机、功放、测试电脑等设备全部放置在设备间,解决了炮位的自由度和设备噪音的问题。二是六面弹性减力墙完全解决了外界的噪音,沉浸感提升。在正常的时间开声,楼上楼下基本上能接受。三是再加一道门封闭形成声闸,空间封闭性加强隔音更好。因此整体空间也从13平方缩减到12平方,即使如此反而在能量感方面比之前有更大的提升。四是减少吸音模块的使用,保证声场空间和控制混响。五是减少所有无谓的装饰,包括地面全部涂黑。

  3.核心目标。如何在极小的空间做到声学处理与保证声场空间之间的平衡?12平方接近正方形的比例,先天不足无法避免驻波,也不可能去消减空间来调整比例。之前做了大量体积巨大的陷阱和模块对声场有所破坏,对于极低频效率极低并且中高频容易过吸,这次通过弹性墙+两个陷阱就解决了大部分的声学问题,后面增加的中高频调谐模块占用的体积不大,保证了声场规模。

  

6.jpg

 

  

7.png

 

  4.操作流程

  ①制作浮筑地板。先做浮筑地板(从下到上12mm减震垫+3mm隔音毡+8cm厚混凝土),整体做满到四周墙根封闭隔音胶,对于楼下隔音效果最好。

  ②天花弹性吊顶。天花做完之后可以方便控制墙体的高度,和地面一样,整面做满到墙边离墙3-5mm,并且封闭缝隙填胶后,天花顶部形成独立的空气层,完成了上下的隔音,隔音效率比较高。

  ③弹性减力墙。横向水平方向的隔音,这个就根据的情况来定了,因为我这个空间是偏居一隅的位置,基本上对隔壁住户是完全不需要考虑隔音的,所以我并没有用太多层的隔音材料,只用夹板和硅钙板夹地板胶不用隔音胶。注意弹性墙在浮筑地板之上(不能骑在上面)。完成以上三部分基本上解决了低频驻波和消散的问题。

  ④投影机架和封门。解决空间封闭和设备噪音的问题。

  ⑤低频陷阱制作。解决中频或全频的吸音问题,混响大幅度控制下来,我做了一大一小两个陷阱,混响直接从0.5降到0.35。

  ⑥吸音模块和扩散。微调各频段吸音和扩散,均衡混响到0.25-0.27。

  

8.jpg

 

  5.原始空间分析。通过REW测试出房间原始状态,第一次驻波高峰是这次改造希望解决的主要问题,后续每一次大的变动会测试曲线变化,前后对照结合听感观察环境声音的变化。

  

9.jpg

 

  6、工具准备

  ①人字梯,踏面要足够宽,操作安全方便,有时可以坐在上面的弧形扶手上。

  ②工具塔架,可在塔架上方安装木方,用来支撑天花夹板和硅钙板,当然也可以淘宝买升降架。

  ③测距仪和水平仪。

  ④测试三脚架和麦克风、主箱两只和一个炮。

  ⑤电锯一台。可移动小型一体锯台在小空间里面比较方便。

  ⑥马刀锯、电钻、各种钻头。

  

10.jpg

 

  7、龙骨结构

  龙骨结构是整个声学装修的重中之重,必须保证每一个螺丝每一条龙骨安装牢靠稳固,若因疏忽导致封板完成之后出现松动引起共振,将后悔莫及,欲哭无泪!

  ①用什么减震垫?其实之前也考虑过吊顶专用的减震垫。但由于占用的空间高度太高,并且施工也相对复杂,就想着直接统一用墙面的减震垫去做,并且后来也找到了国外有些做法的实例,经过承重试验及REW测试弹性墙的效率也相当好,当然如果空间充裕的话可以用天花专用吊件,相信产品有各自的特性。

  ②按步骤安装。基础结构是先上木龙骨,再上减震垫,上完所有轻钢龙骨后再用膨胀螺丝加固木龙骨。这个顺序不要反了,如果先打膨胀螺丝有可能后期上轻钢龙骨会有冲突,膨胀螺丝过长要切掉不能碰到夹板,直接在木头打孔,10毫米的螺丝需要用12MM的钻头打孔到天花板,这样塞进去刚好。

  ③龙骨的分布。减震垫龙骨的间距大约30-40cm左右,按照一张夹板的尺寸1220mm平均分布,能共用一条龙骨,龙骨不需要从头到尾拉到底,比如房间是3200mm,用3000mm的龙骨头尾留出刚好用一条即可,因为下面还要上夹板,拉力是足够的。

  ④紧固!紧固!紧固!顶面的龙骨一定要加强与天花的连接,保证每一个膨胀螺丝都没有松动,保证承重安全性。

  ⑤减震垫必须垂直打入不能歪,否则轻钢龙骨就拉不好,最好是使用六角螺丝,电动固定后再手动加强。

  ⑥龙骨与夹板接触面贴上2毫米的泡沫棉减震。

  

11.jpg

 

  8、封夹板

  ①封板阶段绝对找平和垂直,离地3-5mm使得每一个墙面都是独立悬挂,一是不给浮筑地板带来承重负担,二是保证弹性的效果。

  ②沉头螺钉从中间往两边打,如果两边固定,螺钉不是垂直打进去,很容易出现不贴合而误以为已经贴紧了,板子就很难打平了。

  ③板子上的螺钉尽量密一些并且上下交错能和龙骨较好贴合受力。

  ④管线、面板、电盒与板子之间留出缝隙填胶,不可硬性连接。

  ⑤用电动胶枪填胶能极大提高效率并避免浪费胶。

  

12.jpg

 

  9、封硅钙板

  ①所有螺钉必须先用沉头钻头打孔,再上螺钉,保证螺钉低于硅钙板面。

  ②硅钙板背面打上相对封闭区域的地板胶,压上去以后会形成一定的弹性空气层,增加阻尼有利于隔音。

  ③在螺钉与硅钙板之间加一层硅胶管减震(个人做法)。

  

13.jpg

 

  三、DIY过程及测试

  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从龙骨结构做起,结合电路管线改造,完成封板前的所有基础结构。从原始空房间到封闭夹板进行详细的测试,全部硅钙板封闭后做数据分析,这个阶段基本上能处理好低频的问题。第二阶段是黑化和陷阱制作,主要解决中低频。第三个阶段是中高频吸声和扩散调谐,同时调节全频段的平衡关系,控制适当的混响。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24.jpg

 

  

25.jpg

 

  

26.jpg

 

  

27.jpg

 

  

28.jpg

 

  

29.jpg

 

  

30.jpg

 

  

31.jpg

 

  

32.jpg

 

  

33.jpg

 

  做完夹板后,下一步封闭硅钙板。

  

34.jpg

 

  

35.jpg

 

  

36.jpg

 

  

37.jpg

 

  

38.jpg

 

  

39.jpg

 

  

40.jpg

 

  

41.jpg

 

  

42.jpg

 

  四、模块调试阶段

  弹性减力墙完成,搬入设备进行下一步调试,发现听感已经基本满足了,低频完全不一样,虽然炮素质一般,但前后的对比差别很大,原来声音比较生硬,现在就有q弹的感觉,明显能听到更多低频段的细节,所以也就能开大音量,随意放进去几个之前制作的吸音模块,就这样听一段时间慢慢调整中高频。

  

43.jpg

 

  

44.jpg

 

  

45.jpg

 

  

46.jpg

 

  

47.jpg

 

  11月15日,前天花弧形陷阱实验。之前已测试了前天花用长方体来做陷阱的情况,从曲线和听感上来说不是特别满意,此次用龙骨结合竹片做弧形陷阱,主要考虑从安装的方便性上进行设计,具体做法如下:

  ①先在墙顶各固定两条4X4木龙骨,木龙骨两端不与相邻的墙体接触。

  ②用3MM厚度的竹片完成四分之一圆弧,卡在墙和顶的龙骨上,自然形成有张力的弧形结构。

  ③一边安装5厘米40KG聚酯棉一边上竹片,上两层聚酯棉里面可空腔或者填实,理论上讲只要达到20厘米,吸收效率差距不大。

  ④在聚酯棉的外侧根据高频吸收情况决定是否可以加一层锡纸来控制高频吸收,如果没有的话,整体做完后高频有很大概率过吸。

  ⑤最外层用2.2MM的黑色尼龙地毯饰面,这个吸音不大的。

  ⑥该结构的制作难度比方形陷阱要简易得多,拆装只需30分钟。

  ⑦也许是弧形原因,该结构与方形陷阱从测试和听感上来说更加自然,之前用方形陷阱有小驻波的现象。

  

48.jpg

 

  

49.jpg

 

  

50.jpg

 

  

51.jpg

 

  

52.jpg

 

  

53.jpg

 

  

54.jpg

 

  

55.jpg

 

  

56.jpg

 

  

57.jpg

 

  

58.jpg

 

  

59.jpg

 

  

60.jpg

 

  

61.jpg

 

  

62.jpg

 

  

63.jpg

 

  五、阶段性总结

  通过弹性减力墙的施工和测试,验证了弹性墙不仅有隔音作用,更具有声学调节功能,从数据和听感来说,低频处理取得正向的效果,后续还需要对中高频进行更精细的调试。有几点思考仅供各位同好探讨:

  1.理性看待曲线。总的来说测试曲线和听感是对应的,尤其是在对空间进行细微变动时能够有直观的了解,测试经验得知低频曲线往往比较稳定,低频曲线好听感就好。但同时也有曲线与听感无法对应的情况,中高频曲线和听感差别就相对较大,按照听感来摆出比较自然的声音后再看曲线却发现曲线却不那么“好看”,因此越是到后期越要根据听感来微调。另外消散情况对听感有很大影响,在消除大部分驻波的情况下,加入某些模块,都有可能会导致消散改变,要及时分析能量图和听感进行调整,只要有长绿毛长出,听感立刻能感到恶化得及时调整。

  2.密切关注混响数据。以我使用的前级莱斯康MC10在12方的空间为例,我分别在不同的阶段加大或减少吸音,对比各个混响数据从0.3到最低0.1以下,都进行实验,发现在我的空间内最适合的混响是0.25-0.27,低于0.25声音就显得厚度不足,低于0.2就很单薄耳朵疼,清晰度定位和厚度、包围感之间有一个平衡点,可能每个人的判断喜好都不同。

  3.重视扩散的使用。多次实验证明,全吸收而完全没有使用扩散的空间,声音体现出自然的状态,但吸音如果控制不当,很容易出现死寂的声音,扩散确实能够平衡声压,使声场整体鲜活起来,弥补功率的不足,当然如何得到平衡的声音需要不断尝试。

  4.从根上调起。搭建影音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环境、器材、软件都同等重要,在客观条件的范围内尽量解决问题或者说避免短板。环境搞好了,对于器材不论高低优劣,都将会有积极正向的作用,尤其是像我现阶段使用的器材控制力较差的情况下,可能更具有积极意义。比较本次的改造,最大体会是如果要处理房间声学必然是先处理低频,低频吸收处理好了,其他问题迎刃而解,如果不处理低频,仅吸收中高频反而有可能带来负面效果。当然声学处理不是万能的,无法根治恶劣比例的空间,无法改变器材的素质,任何折腾有个平衡的问题,需要妥协,需要知足,需要摆正心态,毕竟最终是为了享受音乐享受电影。